【转帖】曾经辉煌的《武林》杂志

2015-11-03 東山國術

 

按语:小编中学时期也是《武林》杂志的忠实读者。小编小学时期,曾被学校的“霸王”欺凌,其后暗暗发誓要学武自强。那时小编机缘未到,还没遇到明师指点,每每梦想通过读《武林》能偷得一招半式。至今犹记得每月焦急地盼望新一期杂志到手的心情。事过境迁,现在回想起来,小编得衷心感谢当日欺凌我的同学,以及《武林》杂志的启蒙。


《武林》是中国内地出现的第一本武术类杂志,而且在创刊号上,因为率先在国内连载金庸小说,掀起了国内长达近十年的武侠热潮,最高发行量曾达到创纪录的350万册,成为武术类杂志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武林》不仅让武侠小说和金庸的名字深入人心,并在客观上沿承了中断过数十年的中华武术文化传统,更直接影响并培育了无数热爱武术运动的青少年。

 

《武林》1981年的创刊号

《武林》杂志正式创刊于1981年,其实筹备是从1980年9月开始的,而要说到萌发创办这本杂志念头的时间,则要追溯到1979年这一年。在一次全国武术挖整工作会议上,几位武术工作者提到了希望能见到有一本公开出版的武术刊物之事,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一本武术类公开发行的刊物杂志。回到广州后,黄鉴衡开始联系有关部门,商议创办一本武术类杂志。当时的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研究之后决定接手,并通过在北京的总社申请刊号。1980年9月,编辑部6位成员正式开始筹备出刊。从筹办到后来的正式发行,广东省体委(现为体育局)和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现为广东经济出版社)的双层领导奠定了《武林》杂志的整体架构 。

1981年7月,《武林》正式推出面世,谁也没想到,这本杂志竟然如此抢手,迅速在全国各地掀起一浪接一浪的武侠热潮。《武林》创刊号首印即达30万册,市场反映之热烈令人措手不及。不久,杂志社又迅速加印,有此为鉴,《武林》第二期的印数即达到70万册。

《武林》之所以能一纸风行,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当时的社会刚刚从“文革”桎梏中解脱,文化娱乐产品相当单一。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武林》以连载《射雕英雄传》的方式,第一次将金庸作品引进到内地。在此之前,金庸作品除《书剑恩仇录》曾一度于有限范围内流传外,其余都只由民间渠道流入到内地,但数量极为有限,在读者中几无影响可言。《武林》杂志的首次公开连载,不仅使金庸作品拥有了最为广大的读者群,而且使金庸这个名字在内地家喻户晓,更让《武林》自身名声大噪,成为武术类刊物中发行量和影响力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

全息广州,高手云集

或许《武林》的创立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州人的觉醒意识的确走在当时全国的前列。放眼看一下,在20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广州的文化艺术界涌现的刊物数量在国内都是少有的,《武林》只是其中一种,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武林》并不仅仅只是一本武术类的专业杂志,更可以看作是一本文化大开放的产物。现在人们对广州乃至广东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瞩目,殊不知,在文化领域所取得的突破同样不可忽视。

从大的历史发展来看,广州几千年来一直处于中西文化的交汇处,而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也恰恰是《武林》杂志占得先机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比如率先连载金庸的小说,迅速吸引读者注意。 诚如一些武术界人士所言,《武林》除了在内地读者中有盛誉,在海内外的华人世界中也是影响巨大,而通过这些侨居海外的中国人,以及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 诸多武术明星的努力,中华武术形象才会更进一步,让西洋人一提到中国时,立刻想到的就是竖起大拇指,口里连称“功夫”。

广州是个高手云集的城市,所以《武林》出现在广州而不是苏州,虽是一本薄薄的杂志,却也流淌着广州的气息。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就枝叶茂盛,所以它不叫《武 学》,而叫《武林》。

辉煌:80年代中,在全国掀起武侠狂热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武林》杂志的发行量是个天文数字,真可谓是“一出生便风华正茂”。创刊号起印30万册,不久应读者要求再次加印,第二期上涨到70万册,到第三、四期,这个数字又升到100万册。

金庸小说引发了全国性的武侠热潮,不久公映的电影《少林寺》,将这股热潮再次升温到疯狂的地步,旧小说如《七侠五义》,评书如《岳飞传》、《说唐》,电视剧如《姿三四郎》、《武松》,以及逐步进入到内地来的香港武打录像,都让人们如痴如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相信对那种疯狂至今还会记忆犹新。

已确立武术类杂志第一品牌的《武林》自然当仁不让,零售量巨大,订户在剧增,影响力甚至扩展到海外华人世界。1983年,《武林》杂志的发行量达到350万册,这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杂志发行量,而且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此后,尽管电影、电视、文学等有关武术的内容都在风起云涌,但《武林》始终拥有相当庞大的读者群,发行量维持在200多万册。

利用自身在读者和武术界的巨大影响,《武林》1986年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太极拳研讨会,两年之后在广州又召开了第二届,在中国武术史上影响甚大。即使到2002年,在《武林》的发行已大不如前的情况下,仍主持召开了全国首届传统武术名家功夫研讨会。

式微:90年代初,侠梦冷回归专业领域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武林》杂志开始逐渐出现下降的趋势,《武林》编辑部的工作人员说起这事来还难掩脸上的惋惜之情 。

“当年发行量大的时候,我们光去邮寄的杂志,就要装满两车”,在《武林》杂志已工作20年的广告主管温静珠,说起当年的辉煌还记忆犹新她说,现在喜欢《武林》的人还是有,有个小胖子经常跑到编辑部来,有点钱就要买本杂志但是,《武林》的颓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是《武林》直接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武侠热,那么武侠热的退潮,则正好与《武林》的发展出现下降趋势保持了同步包括武术在内的体育运动,作为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无疑要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事实上,无论是一开始就受到万众瞩目,还是最终从辉煌的顶峰走向不那么引人注目,都对应着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成就,使得文化等各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变化而显得异彩纷呈,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审美趋向都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变革所以,当社会逐步开放,人们可选择的娱乐方式与精神产品越来越多,武术及其背后的武侠文化就不再具有先前那么大的吸引力了,那么,《武林》杂志成为一个特定或者说少数读者群体的刊物就似乎是自然的事到如今,国内仍有多份武术类杂志,《武林》在武术界尽管仍有相当影响力,但已经不可能再有昔日出类拔萃的地位了,发行量与国内其他武术类杂志相比也没有什么优势了,或者说已“泯然众人矣”。

《武林》于2006年末停刊。从极度辉煌到昨日黄花,《武林》杂志的发展历程,以及此中的残酷现实,似乎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失落。然而,曾经有过那么辉煌的过去,在整个华人大众文化圈中的文化信息传播中又扮演过那么重要的作用,对于一本杂志来说,是不是已经足够了?

主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