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奇山泰斗

詠春泰斗阮奇山(1887-1956),生於佛山富裕之家,隨父居佛山朝觀里。其父阮寵明,晚清舉人,家世顯赫。在民國初期從事化工顏料業,於佛山永安路開店,娶一妻二妾。因阮奇山排行第五,人稱「阮老摣俗作(楂)」。           

自小愛武成癖
       阮父得知其愛子好武如命,遂以重金禮聘詠春門第四代傳人霍保全(師承大花臉錦,即陸錦)到阮家,專事教授阮奇山及其兄長阮濟雲(註1)研習詠春拳(有誤作 「蛇形拳術」)。後來阮奇山追隨大花臉錦的另一高足----曾任四川總捕頭的馮少青(註2)深造,直至馮少青逝世。

深造詠春拳
       1939年日本侵華時,其兄阮濟雲等移居越南,阮奇山及姚才的後人稱他們在此時追隨吳仲素(陳華順的弟子)在普君墟綫香街開設之醫館深造詠春拳。很多富家 子弟,如有記盲公餅何兆初,李眾勝堂少東李賜豪,英聚茶樓司庫梁福初等也曾慕名求學。在1920至30年代,阮奇山時常留連於姚才、姚林在石路頭街開設之 俱樂部(大煙館)中。 

詠春三雄之一
       阮奇山在研習拳術中懂得科學地融會貫通,將詠春門的拳、樁、刀、棍等功技挾於一身,與葉問、姚才被門人譽稱為「詠春三雄」。阮奇山為近代詠春的奠基人之一,其傳人不但遍佈佛山、廣州等廣東地區,且海外亦眾多其門人。   
       阮奇山研習詠春數十年,集保全、少青兩師祖之大成,練就一身驚人之武功。其黏橋黏打、借力順勢、四兩撥千斤之內家功夫,已達至爐火純青、常人難及的地步。 其「阮老摣」(音「渣」)之綽號乃與人過招時善於摣(抓)、緝、跌、放及控制對手,使其難施其技而稱臣,有著莫大之關係。

內功深厚
       阮奇山曾當眾演示,將一銅錢放於裝有幾十斤米的米袋底下,以掌迅速插入米袋把銅錢拿出,令觀者瞠目。這對內力的持續傳遞要求很高,可見阮老摣內功之深厚。阮奇山除熟習詠春門的刀、棍、拳路、木人樁外,其竹樁、釘鏢造藝更是一時之絕響。   

擊退來敵
       民國初期,一北方拳師余洛廣(化名)夾技南來,在佛山鎮設館,廣為授徒。其人身長力大,功力深厚,一腳彈腿功夫,能將一袋200斤重的藍線米踢出一丈開外。其於禪城會以武友,挫敗多名成名拳師,風頭一時無兩。
       一日,余洛廣正在授徒,一弟子上前曰:「阮老摣(奇山)功夫了得,實為佛山武林中的殿堂級人物;拳、掌密不透風,其四兩撥千斤,摣、緝、跌、放功夫更是一 絕,師傅武功比之阮公不知誰個更高?」余洛廣聽罷,不服氣地說:「那個阮老摣,帶我去會會,我也想見識見識嶺南高人。」
       在弟子的引領下,進入一間舊式帶橫柵(俗稱「趟櫳」)的大屋內。此時,阮老摣正躺在廳中炕床閉目養神,余洛廣大聲叫到:「那個是阮老摣?」,阮公道:「在 下正是,有何見教?」余說:「找你比武!」阮公正要起身答話,余搶前進馬,左手一個平直拳向阮老摣上路插去,阮奇山眼明手腳更快,左手順勢搭住敵攻來之外 橋,右腳成勾扣住敵前腳跟,同時右手以指直向余之咽喉插去,以一招詠春門的「白鶴沉湖」消打,同時化被動為主動。好個余師傅,猛龍過江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在阮奇山掌指快到位之前,前腿迅速後拔,右掌穿中斜鏟阮奇山之頸項,橋來橋上過、以掌擊敵頸,亦為連消帶打的高招。阮公的右手在與余師傅鏟來的橋手接觸瞬 間,憑知覺導向第一時間化鏟為捺,同時左腳勾向敵前腿、左橋壓著敵右大臂,手指虛向余某眼睛插去,又是一招「白鶴沉湖」,但比之此前,雙方的攻擊距離以拉 近了許多,阮奇山的掌力、壓迫力以使余師傅重心有所失。這乃是詠春「逼而打之,黏而打之」的心法。
       余師傅感到身體、橋手被一股無形的強大壓力罩著,急忙故技重施,以退步左鏟掌劣中求勝。但此一時彼一時,搶得優勢的阮奇山,左掌下採來橋之腕,同時右腿前 踏、右前鋒手向敵來橋之大臂沉去;只見余師傅整個高大的身驅如斷線風箏向門外飛出,飛至門口腳跟剛好被門檻一碰,人翻面仰地跌至門外數米之遙。半天,余洛 廣才爬起來,對阮老摣抱拳為禮道:「先生果然技高,在下穿州過府、行走江湖多年實為僅見,想不到嶺南一偶、佛山古鎮,竟有如此高人,在下佩服。」阮公拱手 還禮道:「承讓、承讓,不必太謙;佛山雖小實臥虎藏龍,在下對詠春拳只是初窺堂奧也,兄弟的武功底子甚好,假以時日,前途定不可限量。」
       此事轟動一時,為當時佛山鎮家喻戶曉及茶餘飯後助興之美談。相信老一輩好武的佛山人,亦曾聽聞此傳奇式的武林掌故。其技服以腿功享譽北國武林的于姓拳師和 萬壽宮比棍一役,令堪稱一棍之祖的北方驃悍僧人臣服其「六點半棍法」之下的經典戰例,風糜三十年代的廣東武林。
       阮奇山成為佛山詠春拳宗派的領袖人物之一,並在佛山上一代人中有口皆碑,作為詠春拳一代宗師的阮奇山,亦是詠春拳宗派的理論奠基人而名垂武林歷史。
       阮奇山享年69歲。

註釋:
(1) 阮濟雲技成後傳下佛山鎮姚才,後被越南華僑禮聘,於當地教授詠春拳,成為越南及其鄰近廣西一帶詠春拳的開山鼻祖。其時旅居安南(今越南)的華人勞工常遭當 地黑幫勢力欺淩勒索。為保身家安危,當地華人團體「南番順同鄉會」出資禮聘阮濟雲往安南授武,嗜武如命的阮濟雲捨棄大富之家的安逸生活,欣然前往安南廣寧 北部山區的鉛鋅礦場,為華人礦工傳授詠春拳技。在一場華人勞工與當地黑幫勢力的惡性衝突中,雙方涉案觸犯刑法均遭安南治安當局現場抓捕。阮濟雲在雙手被手 銬戒扣的情況下仍重創多名黑幫分子。阮濟雲此役成為千秋佳話。後來,阮濟雲順應警方開出的交換條件,在河內留駐四年將詠春武功傳授給一批高級警官,以功抵 過,而其所涉案則不作追究。

(2) 馮少青是廣東順德人氏,武功卓越鐵血俠義,曾在香山縣(今中山市)都司衙門和粵制台府任武職。自咸豐八年起(1858年)作為隨伺武官追隨清代名臣湖南巡 撫駱秉章(廣東花縣人。曾國藩政治集團的重要幕僚。曾任湖北按察使,貴州布政史,雲南藩司)帳下忠心效力。咸豐十一年駱秉章擢任四川總督,馮少青受命執掌 蜀中治安,在提刑按察司府總捕頭職任上,(負責治安、刑獄的省級司法機關)與各路強梁悍匪兵戎廝殺血濺刀鋒。寫下他畢生最具色彩的傳奇。從1858年起至 1867年駱秉章病逝川督任上,馮少青在駱秉章麾下九年的功業為詠春拳歷史留下鐵血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