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祯咏春拳》杂谈篇之(三):咏春拳是内家拳吗?

这篇文章最初并未在我的写作计划中。多年来修炼咏春拳的过程中再已淡忘了内家拳和外家拳的纷争,直到前些日子无意中看到有人又提出咏春拳是外家拳还是内家拳这个问题,才唤起了我的回忆,于是决定以我对咏春拳的了解和认知来聊聊这个话题。

回到差不多十多年前,那时我已经在练习传统武术了,对传统武术内、外家拳之说非常感兴趣。记得那时有一个很长的帖子叫《内家拳旧闻》,讲的是近代内家拳历史方面的事情,感觉很有意思,信息也非常丰富,对我认知传统武术影响很大。刚刚又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这个文章还在,真是如见故人。受《内家拳旧闻》影响,对内家拳非常向往,而我那时练习的是老门通背拳,属于外家拳,所以当时是有些失落的。

上网随便找了找关于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定义,感觉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这个:

。。。。。。

内家拳主要讲求心、神、气合为一体,身体主要用于搏击技巧的实战,主要靠运气对于敌人。主要修炼内气,体型次要(就是善于调节人体的呼吸,达到周身肌肉和呼吸的紧密配合,从而产生出更强大的攻击力),所以内家拳非常讲究运气与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在加以精妙的搏击技巧,往往能够以弱胜强。练习内家拳法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在太极中就有一句话叫“十年不出门”。

外家拳讲究修炼人的体型和肌肉筋骨的强度,以自身的力量、速度、技巧为主,力求一击必杀。所以就有外家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短期锻炼,收效比内家拳快。

。。。。。。

回想起当时练习老门通背拳时,除了要练习各种单操外,还花了很大功夫练习铁臂功、铁掌功和铁脚功等,也练一些丹田气,但没有站桩等功法。按照上面的定义,老门通背拳确实应该属于外家拳。当时比较困惑的是,师父的劲非常好,内外三合浑圆天成,虽然身上有硬功,但接手发人时都不以硬功取胜。师父解释说,这是由外往内的练法。

及至我练习咏春拳时,已经完全摒弃了硬功,我师门咏春拳中也没有任何硬功,我的咏春拳师父风度儒雅,走在大街上,完全看不出是习武之人,所以我觉得我师门咏春拳应该是内家拳。随着练习的逐渐深入,我发现了一些矛盾的地方。我师门咏春拳非常讲究反应、速度、技巧,练习了几个必要的基本功后就马上进入对练和模拟实战阶段,并不断强化直至本能反应。慢慢地,体型和肌肉类型都发生了变化。如果从这个情况来看,这基本就是属于外家拳的练法和范畴。再往后练,师父开始传授门内秘技“浑元功”,逐渐往松沉、绵连不绝的发劲方向练。外三合很快练出来,内三合也有了进展。再从这个情况来看,这基本又是属于内家拳的东西。

所以内、外家拳之分的边界在哪里?内、外家拳之分的意义在哪里?这也是我后来不再关注内、外家拳之说的原因。我记得之前好像看到过有人反对内、外家之分,认为没有什么意义,我在一定程度上认同这个观点。但存在即合理,内、外家拳之分肯定有些现实的意义,比如对拳法进行分类等等,而内、外家拳之分的边界却未必清晰。有的拳法先练功、练劲,再练发力和对练;有的拳法先练硬功、练打,快速上手,然后再逐渐练身、化身。这样看来,前者肯定是耗时较长,厚积薄发;后者也肯定是较为见效迅速,差不多立竿见影。

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真的非常受益于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各种信息和知识,了解到了很多各门各派的传统武术以及国内外各种各样的现代搏击术。从咏春拳的练习角度来讲,也有了互相学习、参照和印证的对象,也才有了跳出内、外家拳之说和定义的可能。对于一种传统武术,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即使从功效角度讲,是练习内家拳容易,还是练习外家拳容易?是练习内家拳收效快,还是练习外家拳收效快?这应该是没法标定的,应该是完全因人而异的吧。传统武术中有句老话说的好:“拳无高下,人有高低”,内、外家拳之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需要,可以休矣!

再说一点题外话吧。《逝去的武林》这本书发行后,我很快就买了一本,如获至宝。有些人可能把它当成小说看,有些人把它当成宝典,我属于后者。虽然我没有练过形意拳,但完全不妨碍我对其中内容的理解,不夸张地说,这本书以一种比较委婉、隐晦的方式把传统武术的核心秘密揭示给了世人。练习咏春拳时,如果参照这本书中的内容,就会印证很多修炼进展和境界。我摘录其中的一段举个例子吧:

。。。。。。

不敢踏,轻也不是重也不是,脚底板最嫩的皮肤,和这根丝一揉合,一星点水花似的,有那么一星点弹力,人就弹开了。脚底板是练形意人的脸面,娇嫩着呢,什么时候感觉脚底板会“脸红“,才算上道了。

。。。。。

师父教授我咏春拳时常说脚底下要如履薄冰,脚底要敏感,不能有一丝大意。对照上面这句话,是否如出一辙呢?以前跟师父探讨拳理时,师父也常说,我们这门咏春拳中很多东西其实跟形意拳中的东西很像。很难想象,这两个几乎没有交集的拳法,其中有些东西却非常像。那姑且只能猜测,要么是有过交集,没有记载,没有流传,不被外人所知;要么是殊途同归,传统武术练到最后都是一回事。

文章结束之前还是回到内、外家拳这个话题吧。如果一定坚持使用内、外家拳之说,那我至少认为我师门咏春拳还是偏内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马焕庆,1971年出生于辽宁。1996年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留在北京从事IT工作,工作生活之余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2006年至2009年期间,因公司业务发展外派到广州工作,有幸拜在黄祯咏春拳第二代传人罗兆棠师父门下,系统学习黄祯咏春拳。返回北京后,在自己修炼的同时,传授黄祯咏春拳给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著作权声明:

《走进黄祯咏春拳》系列文章为北京黄祯咏春网站(http://www.bjwingchun.com)及作者原创文章,未经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