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祯咏春拳》杂谈篇之(一):咏春拳是什么样拳?

最近这些年来,随着《叶问》电影系列的成功推出,作为一个南方小拳种的咏春拳,从鲜为人知到走进大众视野,并火热起来,不能不说是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成功和奇迹。

中国传统武术向来有南北之分、内外家之分等说法。过去旧时代,受限于经济模式、地理环境、交通运输、门派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各地区、各流派的传统武术发展相对比较独立,自成体系。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咏春拳最初主要流行在广东、福建等部分地区,后来随着华人足迹遍布世界,才在国外遍地开花,形成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奇特现象。而在广大北方地区,之前知道和学习咏春拳的人应该是非常少的,流派传承更是鲜有耳闻。

那么咏春拳的发展过程为什么这么奇特呢?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难,因为涉及的历史、人文和各种因素太多,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学术论文来进行阐述。而本文更多地是想从武术本身角度来尝试进行一些说明,所以这就必然要回到本文的主题,那就是:咏春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拳?

关于咏春拳的起源,众说纷纭。简单搜索了一下互联网就看到有六种说法。从我师门传承下来的说法还是五枚师太创立,传授给严咏春及至梁赞等人,是典型的女人创拳、男人发扬光大,是所谓的“女人拳“。姑且不论这种创源说法是否经得起考证,但从实际修炼咏春拳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其中很多拳理和技法更符合女人的体型、性格及行为理念等特性。所以说,这种先天的特性注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着其自己鲜明和独特的轨迹。作为一篇类似科普的文章,那么我就沿着这条轨迹去摘取一些要点对咏春拳做些阐述。

纵观近代咏春拳发展史上的一些先贤,例如梁赞、叶问、黄祯等人。他们在旧时代时都是典型的“富二代”,他们修炼咏春拳是真正属于“穷文富武”类型的。师父教授徒弟基本采用一对一模式。不仅费用高昂,而且不为外人所知。既是“富人拳”,又是传说中的“闺中拳”。这种最初的传承模式是典型的精品传承,原汁原味。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从咏春拳本身来说,因为从第一个单式就要开始进行对练,所以只有一对一的练、手把手的教学才能保证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咏春拳师父一般跟徒弟年纪相差不是很大,保证有充沛的体能和精力一直陪练下去。

前面说了,咏春拳是女人创拳,那么女人创立的拳有什么特点?简单来讲,就是正常情况下,女人打不过男人。推广一下,就是瘦小的人打不过强壮的人。如果单从这个思路来讲,那在对抗中,弱者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恐怕要灭绝了!但实际情况显然不是,所以咏春拳就另辟蹊径,采用了不同拳理和策略,例如:

  • 采用逆向思维模式。开始就进入对练模式,先解决去掉恐惧、敢于对抗的问题。功力不足后续慢慢修炼,没有采用先练劲、练力、再练打的模式。
  • 采用以静制动模式。对方不动,自己不动。对方一动,意在人先。
  • 采用防守反击模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旦出手,要不惜代价快速结束战斗。让对方感受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恐惧。
  • 采用近身搏击模式。快速近身,抢到怀里打,不分出胜负不停手。
  • 采用双手互博模式。用自己的两手看住对方一手,快速变换,连消带打,连环出击。
  • 采用短促发力模式。采用寸劲原理,对手不易察觉,自身消耗小,发出威力又大。
  • 采用高马步站立模式,很好地保护好自己要害,动作幅度小,省力并移动迅速。

。。。。。。

咏春拳的特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后会另外写文章专门介绍咏春拳的特点。细心的朋友可能通过这几个特点看出,咏春拳定位为“弱者的拳术”。也就是说,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打赢一场对抗,或是即使打不赢,也让对方损失惨重,有所忌讳,从而达到止战的目的。这不仅是咏春拳的智慧,也是中国人的智慧。

当然了,要领悟咏春拳的智慧并实现其策略,那就要花费更多的代价、成本和精力,无论体力还是脑力。尤其是脑力方面,越往后练,越要动脑子。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咏春拳是聪明人练的拳。越练到最后,每个人练出的咏春拳都不太一样,在守住咏春拳拳理和核心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与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所以咏春拳又是“概念拳”。

回到当今的现代社会,咏春拳走进大众视野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一方面,电影等媒体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咏春拳中的智慧对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自身修养、人生思考等方面有着很有价值的启迪。所以说,咏春拳的“热”不是偶然的,而是偶然中的必然。这种现象其实在其它方面也多有体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物质生活到达一定程度时,精神生活的需求是必然到来的。传统武术与中国其它传统文化一样,其中蕴藏着深邃的智慧、宝贵的思想、成熟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在经历着不同的发展周期,也许蒙尘、也许低谷、也许消逝,但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挖掘它们、呵护它们、热爱它们时,就会发现它们一直都在,一直都在为我们提供能量。

让我们再次回到咏春拳本身。无论怎样,咏春拳本身还是一种传统武术。要领悟其中的东西,必须先要练习它才能打开它,走进去。而练习咏春拳及至传统功夫的模式自古以来永远不会变,那就是练、不停的练,练的同时不断的琢磨、消化。任何传统功夫都没有速成的,三年一小成、五年一中成、十年一大成。一路练习下来,身体健康了,体能有了,性情变了,心智也不同了。

这篇文章到这里基本就要结束了,最后再说说我为什么非常热爱咏春拳的原因。相信我们大多数都是平凡的人,都会有过贫穷的苦恼,都会有过困难的经历,在生存和生活面前都是所谓的“弱者“。那么”弱者“该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压力。而我从咏春拳中领悟了很多,咏春拳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是我的人生哲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马焕庆,1971年出生于辽宁。1996年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留在北京从事IT工作,工作生活之余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2006年至2009年期间,因公司业务发展外派到广州工作,有幸拜在黄祯咏春拳第二代传人罗兆棠师父门下,系统学习黄祯咏春拳。返回北京后,在自己修炼的同时,传授黄祯咏春拳给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著作权声明:

《走进黄祯咏春拳》系列文章为北京黄祯咏春网站(http://www.bjwingchun.com)及作者原创文章,未经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

图片使用说明: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