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咏春拳木人桩的三重境界

关于咏春拳木人桩的来源,坊间已经有很多传说了。有说与南少林弟子出师前打的一百单八木人巷 有关;有说是与粤剧演员在红船上训练有关。其实南拳很多拳种都有木人桩法,不是咏春独有,例如洪拳、蔡李佛、莫家拳等等也有。虽然型制不尽相同,但是基本 上离不开若干桩手与一个桩脚的结构。因此,咏春拳应该是在继承中优化,最终定型于“两只上桩手、一只下桩手、一只桩脚”这种高度抽象但又非常科学的形式。

蔡李佛木人桩——秤桩

咏春拳一般是到了后期(三套拳修习完毕后)才会开始教授木人桩法。但是有些人为木人桩法的“英姿”而着迷,便迫不及待地抢先自学起来,这是比较不科学的。因为咏春拳尚劲不尚力,当身体还没有松起来的时候,就蛮打木人桩,容易把桥手打硬了,损失了知觉,而且容易受伤。

笔者认为咏春拳是内家拳,木人桩法,也可以按照内家拳的三重境界对应。尽管咏春拳没有明劲、暗劲、化劲的拳论论述,但是内家拳的学理是相通的,不妨借鉴一下。

明劲阶段:记之曰“打桩”。

这个阶段要求每一个招式的动作清晰,不含糊,腰、马、步与手法协调同步(外三合),发劲发尽,所谓的“点点清”。这时候每打一个招式,木人桩会发出清脆“拓、拓、拓”的声音,悦耳异常。

暗劲阶段:记之曰“粘桩”。

这个阶段要求手尽量粘桩,在外三合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到内三合。发寸劲,手几乎是贴桩才发劲,发完劲桥手马上放松、粘桩。这时候每打一个招式,木人桩会发出相对低沉的声音,因为发劲的距离短了,手粘桩也会减短木桩发声的时间。在寸劲影响下,整盘桩的颤动也会加剧。

化劲阶段:记之曰“摇桩”。

这 个阶段在手粘桩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用手敏锐的知觉“听取”木人桩的移动而应之。要求手桥异常放松,身体气息鼓荡,守中用中,用浑圆之力行桩。招式之间连 贯,一意呵成,如行云流水。这时候也许木人桩不再频频发出声响了,行桩者在“借”木人桩的应激力而作用回去,看上去像是人在“摇”桩。

木人桩并不是什么秘密的功法,只是一种练功的辅助工具而已。木人桩方便了练习者记忆和熟悉各种不同的手法、身法、步法组合,同时能提供一个高低、尺寸的参照物,这是它的主要作用。因此本门拳论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说“木人古义,旨在备忘。”

三重境界的提出,其目的是使练习者可以在木人桩法上检验自身的功夫,而不是光靠它出功夫。毕竟木人桩是死物一件,出真正的功夫不能依赖死物,与活的人对练、模拟实战才是最主要的。

主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