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浅谈明劲、暗劲、化劲

内家拳的修练者都知道形意拳、心意拳把练拳境界分为明劲、暗劲、化劲三个层次,太极拳也有此类说法。太极拳对练拳境界一般分为招熟、懂劲、神明。这两种划分方法是互相对应的。历来描述明、暗、化三劲的文章犹如过江之鲫,有的通俗易懂,有的艰深晦涩。其实明暗化三劲非常简单,归纳起来一句话:“明劲梢节发劲,暗劲中节发劲,化劲根节发劲。”。

常人活动筋骨时候,甩手踢足,这手足就是捎节,这个劲就是梢节劲。拳掌指足皆是如此,只是练武之人把这个劲练规范了。如果说练武之人是一颗参天大树,明劲就是这棵树的根基。无论到了何种境界,抬手发劲的时候都要用到明劲。所以,明劲是根基之劲,明劲练的越好身体的力量就越大。反之,明劲练的不好,身体很难有力量。具体到动作,就是以腰为中心,扭腰送胯带动四肢,大开大合、出手如鞭、劲透四梢。这个就是明劲,所谓明劲者拳之刚劲也,也就是懂招。

暗劲中节发劲,也有人说是暗劲肘底打人。中节和肘底都是一个统称,其大体是指把练出来的明劲松掉、蓄住,藏在身上。也就是“拳中之柔劲”。通过呼吸和手足身体的动作将散乱人体内外的气力,藏裹于身体,收回于丹田。与自身丹田元气相交,从无到有、从虚到实,渐渐蓄力。拳经云:“裹者如包裹之不露”,练拳之时全身劲气包裹于体内,藏而不露。和明劲的区别在于,明劲手足停则劲停,暗劲手足停而劲未停。此时拳劲隐蕴、暗含,是纯以意行气,劲力少发但劲意要充分。动作要达到周身圆活自如,意气连绵。周身之力要有“灵巧”之意,与外力一接,立有反应,也就是太极拳所说听劲而入懂劲的阶段。

所谓化劲,也就是跟节劲。这个根节也就是指武者的身体,也就是说劲已经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或者说身体成为劲的一部分。举手抬足劲力自然而生,不再需要刻意的蓄力发力,为变化随心之意。此时练拳,不需要再练外形上的规矩,纯以意练,是暗劲练法的一种深化。意到而力生,拳拳服膺,收发随心。全身各处都练得能蓄能发,梢节、中节、根节,全身无处不发力,浑身处处千斤力。是所谓易髓之功夫,苟有道心还需参悟道家门法,专务炼神还虚,外物、外力随身感应,无需眼耳即可知之,身体发肤感知细微。从而达到蚊蝇不能落,一羽不能加的境界。此亦即太极拳所说由懂劲而至神明的阶段。

内家拳的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层度逐级而上,由一步之劲(秦以六尺为一步,后亦以五尺为一步。),进而成为一尺之劲,再进而成为一寸之劲、一分之劲,最终周身气劲浑然一体。

修练者当由修练明劲开始,练到有劲道力气且外形强健、身手敏捷,犹有内功一法的奠基有成。再求暗化之劲即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直接练练暗劲也非不可,但是修练者功力的增长并非直线,而其关卡甚多,容易丧失继续修练的信心。

所以自古学武者无论内外家都必然先修练拳架、练练明劲,几年后再入内功,内功成熟圆融即是内家。

主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