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闲话咏春拳的蛇鹤意象(深度好文)

蛇鹤相斗

由于缺乏书面史料,关于咏春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一个传说咏春拳是由“少林五老”之一的五枚师太因看到蛇鹤相斗有感而创。且不说这则传说是否真实,但咏春拳中确实存在蛇与鹤的意象。无独有偶,太极拳也存在道人张三丰观蛇雀斗悟而创拳的传说。“蛇与羽”的意象似乎是内家拳的共同特点。

影视作品中五枚师太的形象

笔者现用“意象”这一名词而不用“形”,是想说明咏春拳不是简单的模仿动物,将动物的形态入拳。咏春拳的创立者,应该是借用动物的本能特性,让习拳者能形象地理解拳理,所以以动物的比喻入拳。拳术毕竟是根据人体力学结构设计的,是供人类练与用,简单的模仿动物不一定符合人体结构。

“意象”一词来源于易学,是指易学符号所表示的具体事情事物。易学简易,将宇宙万物归纳为有限的符号集,是为哲学。同样道理,“蛇”与“鹤”,就是咏春拳技法与心法的符号。

武当山紫霄宫龙虎殿关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壁画

笔者曾在之前的文章中大胆猜想咏春拳是来源于福建白鹤拳,因此,咏春拳继承了白鹤拳中鹤的意象也就顺理成章。至于蛇的意象,笔者认为是咏春拳在演化过程中加进去的,是咏春拳区别于白鹤拳的主要标志之一。咏春拳宗支“蛇手咏春拳”则认为该拳蛇的意象源自于老洪拳,是其师祖阮济云(阮奇山兄长)得自师傅郭保全(或名“霍保全”),郭师亦精老洪拳蛇形,这一说法也值得进一步考证。笔者所习的宗支也源于阮奇山(阮氏兄弟师出同门),对蛇意象的运用的确比较独到。

阮济云

【蛇的意象】

蛇的主要行走方式为“蜿蜒”。这是一种S形的运动方式,也称为波动运动,大多数在陆上和水中生活的蛇都采用这种运动方式。从颈部开始,蛇收缩肌肉,从一侧向另一侧推动身体,同时产生一系列曲线。在水中,这种动作很容易使蛇向前运动,因为蛇每次收缩时都会受到水的反作用力。在陆地上,蛇通常要在地面找到阻力点(如岩石、树枝或凹痕),并利用其所有鳞片一起在这些点上推,使身体能够向前运动。另外,蛇一般采取毒液和缠绕的方式猎取猎物。

形意拳经曰:“蛇有拨草之能,缠绕之巧,行走曲折,伸缩自如,能绕能蟠,能柔能刚。有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身时首尾相应。”武当拳也有“行如蛇”的说法。民间也有:“竹子打蛇随棍上”的谚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蛇的意象主要有:

  • 曲线运动

  • 缠绕

  • 反应灵敏

【鹤的意象】

鸟类飞行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两类,即扑翼飞行和滑翔。扑翼飞行是借助发达的肌群扑动双翼而产生能量,是飞行动物最基本的飞行方式。滑翔是从某一高度向下方飘行。升力与阻力的比值越高和滑翔角度越小时,下沉也越慢,因而有较远的水平滑翔距离。滑翔过程中鸟类无需扑动翅膀。

另外,鹤经常借抖动羽毛去除身上的水或灰尘,这种高频率的颤抖最为内家拳家所看重,因此鹤拳中有所谓“朘劲”,又称为“宗劲”。鹤拳拳诀云:“鹤法全靠摇宗手”,武当拳有谓“动如羽”,由此可以总结出鹤的意象主要有:

  • 直线运动

  • 弹抖

  • 速度

【运动线路角度】

蛇意象主要是曲线运动,鹤意象主要是直线运动。咏春拳无处不螺旋,但也指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概念,以达到“一指半步,分秒必争”的速度。其实两者并不矛盾,而是对立统一。以子午捶为例,拳头的运动线路是直线,手臂却是边打出边旋转,犹如依着来复线旋转的子弹。一个简简单单的子午捶,同时糅合了蛇鹤二象。

本门咏春步法称为“游龙步”,龙即是蛇,这个步就是踏着“之”字形线路的,是曲线运动。咏春的掌法基本上都是鹤的意象,最典型莫过于“扑翼掌”,是广州咏春十二散式之一,这个掌法的攻击掌是基本走直线的。蛇意象的手法很多,只不过很多没有“蛇”的字眼,诸如:圈桥、伏手、拦手等等,均是螺旋运动的。关于伏手的蛇意象,笔者在拙文《【黄祯咏春基本手法讲解】伏手》中提到:

伏有二义,曰“蛰伏”,曰“制伏”。

咏春取象蛇鹤,其中伏手法蛇形,如蛇之蛰伏于枝上,蓄势待发。咏春拳诀云:“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伏手制敌之桥,如敌撤退,我伏手即可以变拳追入,是为“甩手直冲”的先伏后发。

【技法角度】

蛇意象主要是控制类技法,鹤象主要是打击类技法。控制和短距离打击是短打功夫的两大特色,蛇鹤二象正好代表了这两类技法。咏春讲求“攻守同期”,一手控制的同时另一手就攻击。蛇有缠绕之能,螺旋曲线运动不断变换力点,让对手难以捉摸劲路,可以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鹤有扑翼之功,轻轻扇动翅膀就能产生巨大的升力,正是寸劲。再以“扑翼掌”为例,一手圈桥控制敌的先锋手,一手以掌打出,或以短劲击敌的腮或胸腹部,或以长劲将敌推抛出去,前者为蛇,后者为鹤;前者为阴,后者为阳。一招之内,蛇鹤互变,阴阳对待,咏春拳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劲法角度】

蛇意象主要是粘缠劲法,鹤意象主要是弹抖劲法。咏春素有“南太极”之称,咏春的黐手与太极推手讲究的“沾粘相随,不丢不顶”是相通的。本门咏春也有与太极推手极为相似的“圈手”训练,来锻炼皮肤的听觉与粘缠劲法,这是充分发挥了蛇借地面、树枝、岩石的摩擦力前行的意象。咏春的寸劲本质上是全身各个关节的弹抖,传导至在发力点上的综合劲力,这是利用了鹤抖羽毛的意象。弹抖劲要求全身的筋骨在极松的状态下,以极快的速度收紧,然后再放至极松,这种“松——紧——松”的高频颤抖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与距离释放强大的能量,但自身消耗的能力又很少,效率很高。

【心法角度】

蛇意象主要是知觉反应,鹤意象主要是速度能量。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赵子龙擅用“常山蛇阵”,其精髓在于“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笔者在拙文《【黄祯咏春基本手法讲解】挂捶》中说到:

咏春经典电影《败家仔》中林正英饰演的梁二娣,在传授梁赞咏春拳的时候,说出了一句拳谚:“按头起尾,按尾起头,按中间挑膀起”。这句拳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敌施加劲力在我桥手的前端,我用桥手的后端,即肘部进行反击;如果敌施加劲力在我桥手的后端,我用桥手的前端,即拳进行反击;如果敌施加劲力在我桥手的中部,我用膀手架起。其中“按尾起头”一句就是指挂捶。前文讲到挂捶是利用杠杆原理打离心力,挂捶的使用也正是要抓住“敌按我尾”的时机,借对方的僵力为我的“鞭子”加速,最终作用回敌人的身上,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膀手的心法是不是与“常山蛇阵”的原理异曲同工?咏春拳正是利用蛇的灵敏来比喻敏锐的知觉反应。一对手要像蛇一样的狠毒,打蛇随棍,见缝即钻!

鹤因其长寿和修长的体态而被中国传统道教誉为“仙禽”。鹤为传说中仙人的座驾,因此有德行者仙逝,被形容为“驾鹤西去”。鹤的体态轻盈,但双翅扑动却能带来强大的上升动力,让它高速飞翔;身体的高频率抖动又能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从而清洁身体,抖擞精神。这种高效率的运动形式和能量释放形式,不是单凭肌肉收缩就能产生的,必须触及到筋骨的协作。咏春拳师法鹤的,正是以轻盈的肢体产生高速度、大能量的释放。咏春拳不尚体型强壮,不尚后天拙力;尚筋骨锻炼,尚劲,尚意念。纵观几位近代的咏春大师:阮奇山、叶问、黄祯,都是身材偏瘦,气质儒雅,却能精于技击,真有几分鹤骨仙风!

【意象并非招或拳】

咏春拳的招式名称很朴实。虽然咏春拳中蕴藏了蛇鹤二象,但是我们很少动辄“白蛇吐信”、“毒蛇抢雾”、“白鹤亮翅”、“鹤翔紫盖”地命名我们的招式。这是因为蛇鹤二象不是招式或套路,而是两种符号,这两种符号代表着矛盾统一的两类运动模式,两类技击技术,两类能量释放模式,两类思维模式等等。咏春拳中的每一动中都体现了蛇鹤这两种符号所象征的全部东西。蛇鹤一体两面,不可分而视之,不可偏颇。蛇多鹤少则过于阴柔被动;蛇弱鹤强则偏向刚猛粗疏。总之,蛇鹤即阴阳,《易经》之用于拳学,可见一斑。